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放棄親子間的暴力溝通吧!

文章獲Popa Channel 分享!

http://popa.hk/node/344


Dec 08, 2016
我和兒子協議每個周六早上都會為他在家上一小時中文課。上周六約了他十時半開始。怎知一進他房間,他仍然躺在床上不搭理我。我那天還有午餐約會,不容他磨蹭,但他仍繼續其不耐煩態度,不情願地坐起來。我滿腔怒火,控制不了聲線,大聲吼說:「我見到你咁樣...」

「等一等……」我突然靈光一閃,入房拿了一盒紙板遊戲出來。兒子馬上顯得興致勃勃,還想拿來看。當然,這不是單純的遊戲,而是我之前參加一個關於「非暴力溝通」的工作坊拿到的法寶!

法寶跟「大富翁」一樣,有一塊紙板,連同兩套的卡片,但上面的不是「機會」而是「感受」及 「需要」。

我取出第一張寫著:「傷心、不高興、失望、孤單」的卡片,一邊說:「剛剛我說夠鐘上中文,看到你還躺在床上,我覺得傷心、不高興和失望,而且我也覺孤單....這張符合我現在的感受,我放在這『感受』區內⋯⋯」。下一張,寫著:「高興、欣喜、開心、愉悅..」 我說:「當然我不是高興,pass。」

最後我排了一共五張符合我感受的卡片在感受區內,包括「挫折、害怕、擔憂、生氣、惱怒、不爽」,我觀察到自己的情緒已開始平復下來,不再動氣。

兒子見我分享完,也說起自己的感受:「媽咪,我的感受是好疲倦!」

我說:「我知道。不過,任何人的感受後面,都係要滿足一些需要。」我請他耐心聆聽我感受背後的各種需要。例如兒子答應了我十時半開始學中文,他卻不想守信,我對於人和人之間對信任的需要自然沒有被滿足到了。「這張『尊重、重視』我也需要,因為我得不到你的重視⋯⋯」

我一講完,兒子馬上說:「我的需要是『休息、放鬆』。」孩子是聽懂還是聽不懂?我只知道他下一句是「媽咪,我可唔可以出去拿杯水飲先開始學中文?」

我已不必再向他提出請求。這個小風波就以『非暴力』結束,最後我體諒他那天早上很早起床,所以也把學習時間減少十五分鐘,兩母子最後愉快地上課!

多虧這套小遊戲,讓我發現原來跟孩子站於平等的位置坦誠交換內心感受,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化學作用──當中包含著尊重、連繫和親密感。不但我自己梳理了自己的情緒,兒子也彷彿開始學會接受及表達自己的情緒,逐步明白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要。

不過工具始終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有多了解,究竟自己平日的語言帶著多少暴力,影響了多少關係,並願意在說語前停一停、諗一諗。例如兒子常常一邊走路一邊看書,我一向只說:「喂,都話行路不可以看書,收起本書啦!」但往往是屢勸無效。最近我學會改變說法:「見到你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媽咪好擔心你會撞親。」他竟然馬上把書收起。有人稱之為“i-message”(我的訊息)的溝通法,說到底就是要加強親子連繫和尊重雙方感受,謝絕暴力溝通!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成功實踐案例(第四法-欣賞)

Babara 是一名41歲的母親, 她有一個12歲的女兒。Babara一直缺少來自她父母的欣賞,無論身為孩子還是成年人,所以她需要處理這些積累起對父母對怨恨。當他父母過世後,他們的朋友告訴Babara, 她的父母說非常感激Babara在他們生病時對他們的照顧。Babara回憶說:「我當時懵了,因為他們從未直接向我表達過感激,我被這個差別所觸動,發誓一定要讓我的女兒知道她對我來說有多重要,我有多麼欣賞她的優秀品質。Babara現在非常重視向女兒直接表達欣賞,而不是只告訴她的朋友。

「當我告訴她我對他做的一些事情非常欣賞時,即使有的時候這些是很簡單,比如「謝謝你今晚洗了碗!」她會滿懷笑容並真心回覆謝謝,甚至在我為她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她也開始向我表達她的感激。」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成功實踐案例 (第四法-欣賞)

Raymond 是一位55歲的父親,他發現欣賞對於融合青春期孩子以及強化他們正確的行為,具有強大的力量。他問他15歲的兒子希望得到怎樣的讚賞。
「他看着我,好像我是月球人。然後他開始意識到我是認真的,於是她說:「我希望因為我所做的事得到讚賞,我不希望你總是過多地說做得好做得好,好像我是一個小孩一樣,當你來讚賞我時,我希望是因為我所做的事,比如扔了垃圾,而不是泛泛的讚賞,我只是希望得到認可。」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成功實踐案例 (第五法-支持)

Loretta是一個全職母親,她有兩個青春期的大孩子和兩個年幼的小孩子。大兒子Jonathan 18歲有藝術天賦,正在為高中畢業後的計劃而頭痛。他不待在學校,而整天待在家裏,雖然有全職工作,但幾乎每天都和朋友們玩派對到深夜。

Loretta 和她的丈夫不知如何才能在這個階段支持兒子,他們要麼把他趕出去,要麼保持冷靜不發表任何意見,期待時態自己發生轉變。

Loretta開始嘗試教練的方式,她決定直接請Jonathan 告訴她在他人生的這個階段,他需要得到怎樣的支持。就此話題,她發起了一次開放式的討論,並承諾無論Jonathan 說什麼她都不會做出批判,她做了五次嘗試來破冰,最終Jonathan 傾訴了他隱藏了多年的想法。他指出他的父母在強制他上大學的事情上令她感到巨大的壓力,以致他無所作為。這次對話為持續的溝通打下了基礎,他們一起制定了詳盡的相互支持的計劃。結合Jonathan 的興趣,他們討論了一個傢具製作的學徒計劃,這個計劃進展得非常成功。他決定自己報名參加一些社區大學課程,學習成為專業的木匠。

成功實踐案例 (第五法-支持)

Patricia 有位孫子名叫Ben, 由她全職照顧。Ben 高一那年的成績開始下滑,Patricia 本能反應是對Ben未能及時完成作業的情況焦慮囉嗦,並批評他對學校的事情漠不關心。

當調整到教練式父母的模式後,她看待Ben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她看到了自己的孫子是一個遇到了危機的獨立個體。當Ben 的成績進一步下滑後,她和Ben一起諮詢了學校輔導員,輔導員提供了一些有幫助的選擇。Ben可以轉去一間規模較小但教學的風格更加適合他的學校。Patricia 決定在轉學的事情上給予Ben財力上的支持, 前提是Ben自己完成選擇學校的調查和申請。

Ben渴望找到某程度成功,他完成了祖母要求的所有事情,並順利轉學。在新學校他的成績顯著進步了。憑着著眼於如何提供支持,而不是批評,Patricia找到了新的方式,在孫子的學業生涯中給予了他支持。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成功實踐案例 (第六法-提升責任感)

Tim是兩名孩子的繼父,這兩位孩子都處於青春期。他的太太通常在孩子們起床的時候,已經出門上班了。所以Tim每天都要需要負責把孩子們叫醒,並做好上學前的準備工作,這些例行公事常常遇到阻力,尤其對於其中一個孩子來說更是如此,這個孩子不是一個習慣早起的人。

經過多年的「早晨起床大戰」,Tim決定給這兩個孩子買鬧鐘,讓他們自己起床,他負責送他們去學校。這是一個有風險的計劃,因為Tim知道他們可能不會自己起床而遲到,考慮到需要通過這個方法來提升孩子的責任感,他決定嘗試先把這個想法告訴孩子們,並且與他們達成共識,明確他們自己的責任,而他負責的部份就是送他們去學校。
經過一番嘗試和失誤之後,兩名孩子最終學會了自己起床,並做好上學前的準備,他們開始變得相互負責,更重要的是也為自己開始新的一天而負責,Tim說為他的兒女創造機會來承擔一些責任,是他看到了他們的潛能, 並為後續的進展打下了基礎,他開始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尋找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變得善於自我管理。

成功實踐案例(第六法-提升責任感)

Samuel 是一位剛離婚的單親爸爸,有兩名分別13及15歲的女兒,他常常要處理一些打掃和家務事的問題。
過去的好幾年,為了讓女兒們把髒衣服放在洗衣籃, 和把乾淨的衣服拿走,他們之間爭執不斷。

他決定要嘗試另一種方法,首先他向兩名孩子澄清關於洗衣的要求。他才發現他的要求和他前妻的要求不一樣,因為女兒有一半時間是和媽媽一起住的。
當他明確自己的要求後,他與兩名女兒討論了想法並一起制定了一個計劃,明確一周中由誰(包括爸爸)在那一天負責洗衣服,包括洗衣、烘乾、摺疊和熨燙。Samuel 不僅清晰地給予並指導女兒們的職責,更是讓他們感受到為家庭做貢獻的價值。從此洗衣服不再是一個問題,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在其他方面陪伴女兒們。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成功實踐案例 (第七法-獨立)

Gilbert發現教練式父母的關係對幫助他兒子走向獨立是非常理想的一步。他的兒子是一名高中生,他一直都用教練式父母的方式對待兒子。「我想到自己在高中籃球隊的日子,我當時的教練鼓勵我在球場上思考,令我發揮出最佳表現。他教我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運用我自己的判斷。」

兒子在選擇大學的事情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的好朋友們打算讀本地的社區大學,但是兒子感興趣的課程在另一所大學,而那所大學在美國的另一端。Gilbert請他的兒子考慮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最後兒子找到了第三種選擇,他選擇了15英里以外的一所大學,那裏有類似的課程,這樣他和朋友們就可以在周末相聚了。「我正在嘗試成為我兒子的教練,無論是人生還是運動。我提醒他人生的挑戰就如同在球場上那樣,而我就在場邊為他加油,也提供指引,我不能代替她做選擇,但是我始終在這裏。我覺得他感激我運用了這種教練方式與他互動。」

成功實踐案例 (第七法-獨立)

Sophie是一位已離異母親,她的女兒Anna14歲,非常聰明,但是缺乏條理,Sophie的前夫想要一個辦法來解決Anna的問題,他買了一本帳筆記本那麼大的日計劃行事曆,就像他自己在律師所用的那種,並嘗試教Anna使用。但是Anna覺得這些時間計劃和管理的工具太複雜了。苦惱了幾個月之後,Anna把使用日計劃行事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說出來,她說出了心裏話,覺得被要求做到像她爸爸那樣負責任令她覺得很有壓力,而且那本複雜的行事曆令她覺得不堪重負。
Sophie和前夫交流了這個情況後,決定為女兒買一本簡單易用的行事曆。Anna馬上就喜歡上了,現在不再要父母來幫她安排時間了。Sophie說女兒一直帶着她這個小本子,對自己的時間表有一種新的責任感。之前的方式對她來說是不適用的,

通過向女兒提供適當的工具,令她對自己負責。Sophie允許兒更獨立地思考自己的時間表並採取行動。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成功實踐案例 -第一法 -尊重





Tammy 是一位育有一對12歲龍鳳胎的單親媽媽,她在課堂上表示,它可以尊重他品學兼優的兒子,卻發現很難尊重她的女兒,因為她難以管教、心直口快、成績不佳。

Tammy 常常根據孩子們的表現和行為來給予尊重。她找到很多辦法來讚揚"好"兒子卻和"壞"女兒經常有衝突。只有當子女做符合她認為值得誇奬和關愛的事,她才給予尊重,因此無意中她強化了好行為和壞行為的區別。



在課程中,導師請她𧫴謹從個體的角度來給他的兩個孩子同樣的尊重,這就像為她自己的行為方式打開了一道門,她很願意嘗試。『但是怎麼做?』她疑惑道。

我們談到,在和兩個孩子的對話中加入尊重這個詞,以及如何可以不再為了奬賞或表揚而表達尊重。儘力思考兩位子女的優秀特質和每個孩子的不同之處,並且僅僅因為這些獨一無二的特質而尊重他們,她發誓不再將尊重和孩子的特定行為,成功或失敗混為一談,只單純地表達積極的、無條件的尊重。

「在我和兩個孩子的日常對話裏,我開始使用尊重這個詞。我那更麻煩的女兒欣然接受,當我告訴她我很尊重她善於做艱難抉擇的優點,她的的面頓時亮了起來,只把那個詞用在她身上,就讓她振作了起來。用了這個詞,我就可以放下對她的行為或現狀的批判。」Tammy現在將詞語"尊重"當做一個教練用具使用.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赤柱軍事歷史免費英語導賞遊

定期與子女單獨約會是「教練式父母」的建議,目的是建立更密切的親子關係。
不過也要父母身體力行,花點心思,投子女所好,且過程中最好拋開手機,給他們100%attention。
而我最喜歡就是帶個仔去發掘社區內免費的活動😅😅
因為個仔對歷史極有興趣,今早帶他參加這個由HKU學生辦的免費赤柱文化歷史遊,https://www.facebook.com/hkuwayproject/posts/1473987245951291,兩小時內我們兩母子知道:
-赤柱有座全港最小的郵局
-當年st Stephen massacre 的歷史
-滙豐銀行大班sir Grayburn 如何反抗日本人在港印鈔,以致被囚禁並病死於赤柱監獄,他的墓碑現位於赤柱軍人墳場
-有趣的八間屋
這個團以英語解說,雖target 大人,但亞仔也不覺悶,仍非常留心提問!
若有海外朋友到訪,也值得參加!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七星期做「教練式父母」的21個練習 -第一法-尊重












成功實踐案例(第三法-理解)

Joy希望找到一個新的角度來更好地理解她的女兒。「我的女兒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症,無法按計劃做事、按時完成作業,我決定通過研讀來進一步了解ADD,現在我對於她的大腦如何運作,以及為什麼她在做預訂計劃是需要額外幫助,有了更好的理解。我告訴她我現在很了解她了,也更能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幫助。過去我會因為要敦促她而感到非常挫敗,而那樣會把一切變得更糟,能夠理解她將經歷什麼,對於我來說有巨大的幫助。」

成功實踐案例 (第三法-理解)

Nelwin 是一位深愛孩子的父親,有一名11歲的女兒和13歲的兒子。為了他們,他開始將理解作為提高傾聽技能的一個目標,壓制住自己通過過往經驗得出想法的衝動。

他回憶起一次與兒子的互動。「在一次與兒子有關他成績以及其他問題的詳談後,我對他說:「我想我能理解你現在的經歷,在個有30多個學生的班級中保持學習狀態是很艱苦的。」我直接使用了理解這個詞,而且我真的感覺我是理解他的,因為我自己有過這種經歷,過去我只是從來沒有告訴過他。他很高興得到我的關切與理解,在這個談話后有確實感覺到他放鬆了一些。」

The skill of reflective listening

 http://www.parents-central.com/2012/the-skill-of-reflective-listening/



At the top of the list of attributes that we want our child to have are self-confidence and self-awarenes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ttributes children develop self-reliance, motivation and acceptance of others. So, what skills do we need as parents to develop these attributes in our children?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that we need to develop these attributes is called REFLECTIVE LISTENING.
What is REFLECTIVE LISTENINGReflective listening is a way of providing a caring,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ren. If we want a child to be a caring human being who respects others, we need to respond to them in respectful, caring ways. Through reflective listening our children know we value their dignity. They “feel felt,” giving them a sense of well being that results in stress reduction.

Why is Reflective Listening important?

  • Show that feelings matter
  •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talk about uncomfortable or complicated feelings
  • Show that we care about the child’s feelings
  • Teach the child that all feelings are acceptable, even though certain behavior is not
  • Defuse an uncomfortable situation
  • Reduce a child’s urge to act out because the child feels heard
  • Teach the child a vocabulary for articulating how they feel
  • Reduce whining, anger and frustration

How do I use the skill of Reflective Listening?

  • Listen quietly and attentively
  • Verbally acknowledge the child’s feelings with a word
  • Give the child his wishes in a fantasy
  • Set aside your own feelings temporarily
  • Refrain from interrupting, arguing reasoning or justifying
  • Give the feeling a name

Examples of the use of Reflective Listening

Identify the child’s feelings and the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feeling
“Are you upset because you did not get a higher grade on your math test?”
Acknowledge the child’s feelings“You sound happy.”
“You sound tired.”
Acknowledging the child’s feelings tentatively“Are you feeling hurt because you were not invited to Jonah’s birthday party?”
“I am wondering if you feel hurt because you were not invited to Jonah’s party.”
Use sounds such as “Mmm,” or “Oh” when the child is describing a situation to demonstrate your attention and non-judgmental response
Use a word to describe the feeling“Perhaps you feel disappointed”
Link the feeling with the situation related to the feeling“Perhaps you feel disappointed because your team lost.”
Give the child in fantasy what you can’t give him in reality“Wouldn’t it be great if you could stay at the amusement park until it closes.”
“Wouldn’t it be great if you didn’t need sleep.”
“Wouldn’t it be great if we could eat ice cream every day.”
Accept the child’s feelings even as you stop unacceptable behavior
“You are still angry about losing your book and you are kicking your desk. I can’t allow that. You can tell me about what is most upsetting about losing your book.”
“You are upset that Billy took your toy and you are hitting him. I can’t allow you to hurt Billy. You can tell me when you are upset when someone takes your toy and we can find a solution.”
REFLECTIVE LISTENING is a skill that is useful i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all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colleagues, friends, as well as in professional or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It is most useful in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ur children because of the long term effects on their self image and social adaptation.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我和兒子的『非暴力溝通!!』



「你好做功課啦!」、「再唔起身,就以後都唔好返學!」、「一日都係你.., 「媽咪咁做都係為你好...」今天你同仔女講未?或者數吓講了幾多次?

其實從『非暴力溝通』的理論來看,以上這些命令、威脅、埋怨、苦口婆心等等語句都是「暴力式溝通」的方式,而且每天在我們身邊上演, 遺憾的是大家都忽略這些話正逐漸切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子關係亦然。


上個月得到Parachute Consultancy 負責人Stingo Chan 的推介,參加了在親子關係及教室推動『非暴力溝通理論』及著有” Respectful Parents, Respect Kids” “The No Fault Classroom” 等作品的Sura Hart 女士首次在港主持的兩天workshop



 每位參加者都獲發一套像board game 般的法寶,學習親子間的非暴力式溝通。我上完課不消幾天就可以學以致用了。事件經過如下:

每個周六早上,我和兒子協議會為他在家上一小時中文課。上周六約了他十時半開始。怎知一進他房間:「十時半了,是時候開始上中文.....」,他仍然躺在床上不搭理我,說:「知⋯⋯.!...」仍然頼在床上,語氣帶著不耐煩,好像是被逼上刑場般。

我那天還有午餐約會,不容他磨蹭,差點就爆發情緒,但在千均一髪之際,我仍然忍著怒火:「你係咪好倦...
「係囉,....」他繼續其不耐煩態度,不情願地坐起來。

我說:「ok, 我們開始吧!今天我會教你..

但他仍然一副哭喪的樣子!

我真的受了,滿腔怒火,仍然把持得住一點點,卻控制不了聲線,大吼説:「我見到你咁樣...

「等一等..」我突然靈光一閃,馬上入房拿了上周課堂的『非暴力溝通』法寶,一塊紙板,連同兩套「感受』及 『需要』的卡片,放在他的桌上


ok, 媽咪上個星期學d 稱為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 的東西 ,我想用這個board同你講吓我現在嘅感受..呢條線係我目前情緒的temperature, 我依家係呢邊,,即係好波動...


他已開始睜大眼晴聚精會神看著我!而且想拿來看。



「你比我講先,等會輪到你」我先取起第一張寫著:『傷心、不高興、失望、孤單』的卡,
一邊:「剛剛我說鐘上中文,看到你還躺在床上,我覺得傷心、不高興和失望,而且我也覺孤單....這張符合我現在的感受,我放在這感受區內⋯⋯」;然後我再取下一張,上面寫著:「高興、欣喜、開心、愉悅..」 
我說: 「當然我不是高興,pass..

最後我排了共五張符合我感受的卡片在感受區內,包括『挫折、害怕、擔憂、生氣、惱怒、不爽』等等


「現在看到媽媽的感受了嗎?原來我有那麼多情緒。。。』

分享完,我也觀察到自己的情緒已開始平復下來,不再動氣。

兒子也突然說:「媽咪,我的感受是好疲倦!』

我說:『我知道,這裡沒有,您拿空白的卡寫上去。不過,你等我再分享埋媽咪有這些感受背後的需要,好嗎?其實任何人的感受後面,都係要滿足一些needs..這疊是needs卡。』


我抽了第一張:『這張寫安全和信任,在剛才的情況,媽咪係需要您的信任,因為你答應了我十時半開始做中文,媽咪信您,但你竟然好似唔想做,對嗎?所以我就不太高興;另外這張說被傾聽、被理解,我都需要您聽到和明白媽媽的感受,因為我還有一小時就要出門;這張『尊重、重視』我也需要,因為我得不到你的重視。。』
最後我選了五張需要卡放在需要區內。

我一講完,兒子馬上說:『我的需要是休息、放鬆。媽咪,我可唔可以出去拿杯水飲先開始學中文?』

「好呀,唔該都拿杯給我!.」(我已不必再向他提出請求)

這個小風波就以『非暴力』結束,最後我體諒他那天早上很早起床,所以也把學習時間減少十五分鐘,兩母子最後愉快地上課!

我想把這次學以致用的案例記下來與家長們分享,希望讓大家在親子溝通時可以先停一停、想一想。 當我們與子女站於平等的位置坦誠交換內心感受時,是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化學作用 ──當中包含著尊重、連繫和親密感。這個BoardGame不但讓我梳理了自己的情緒,還可讓兒子從小也學習接受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逐步明白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要。

那天來上課的同學有不少是家長,但當我們練習時,發覺這套工具是可應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層面,甚至是自我的Coaching。所以有參與者也會將此推廣至職場溝通上。因為「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是,人人都有共通的感受和需要,從感受的層面來溝通,就能加深彼此瞭解。 

非暴力溝通模式的創辦人 盧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 Ph.D.) 早年深受言語和肢體暴力之苦, 使他不禁開始思索:「究竟是什麼,使人們難以體會到彼此心中的愛,以致互相 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最後, 他發現了一種愛的語言,依此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心意相通、和諧共處。

這套嶄新語言是依以下四點進行:

Observation觀察:我所觀察到的具體行為 

Feeling 感受:對於這些行為,我有什麼樣的感受 

Needs 需要:什麼樣的需要或價導致我那樣的感受 

Request請求:清楚地向對方作出請求(而非命令) 的具體行為

所以看見兒子不願學中文,我是絕對不能說:「好快點起身做啦』或者 『攪錯呀!我好嬲呀,您明明答應了。』我可以說:『媽媽約您十時半做中文,看見您躺在床上(觀察行為),我覺得很挫折(感受),因為我得不到您對我們約定的重視和信任(需要)。我希望您可以起來集中精神學中文(請求)。』但我道行未夠深,當時自己的情緒紛陳,要保持冷靜說出這番話是不容易的。因此這套卡片正派上用場,特別是對小孩子而言,他們都是視覺及觸覺學習類型的。


這套中文的卡片目前還未在市面發售。不過英文版本在美國網站有售,有更多的Feelings Needs 語句的卡片。詳情可參考此兩個網站:
http://www.thenofaultzone.com http://www.cnvc.org






  


父母效能訓練課程 [2019年9月][荔枝角]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E.T.) 父母效能訓練 課程    (2019 年 9 月份 )周二荔枝角廣東話班 父母效能訓練 (P.E.T.) 是現時全球首屈一指的親子育兒課程。 P.E.T. 是由屢獲殊榮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