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放棄親子間的暴力溝通吧!

文章獲Popa Channel 分享!

http://popa.hk/node/344


Dec 08, 2016
我和兒子協議每個周六早上都會為他在家上一小時中文課。上周六約了他十時半開始。怎知一進他房間,他仍然躺在床上不搭理我。我那天還有午餐約會,不容他磨蹭,但他仍繼續其不耐煩態度,不情願地坐起來。我滿腔怒火,控制不了聲線,大聲吼說:「我見到你咁樣...」

「等一等……」我突然靈光一閃,入房拿了一盒紙板遊戲出來。兒子馬上顯得興致勃勃,還想拿來看。當然,這不是單純的遊戲,而是我之前參加一個關於「非暴力溝通」的工作坊拿到的法寶!

法寶跟「大富翁」一樣,有一塊紙板,連同兩套的卡片,但上面的不是「機會」而是「感受」及 「需要」。

我取出第一張寫著:「傷心、不高興、失望、孤單」的卡片,一邊說:「剛剛我說夠鐘上中文,看到你還躺在床上,我覺得傷心、不高興和失望,而且我也覺孤單....這張符合我現在的感受,我放在這『感受』區內⋯⋯」。下一張,寫著:「高興、欣喜、開心、愉悅..」 我說:「當然我不是高興,pass。」

最後我排了一共五張符合我感受的卡片在感受區內,包括「挫折、害怕、擔憂、生氣、惱怒、不爽」,我觀察到自己的情緒已開始平復下來,不再動氣。

兒子見我分享完,也說起自己的感受:「媽咪,我的感受是好疲倦!」

我說:「我知道。不過,任何人的感受後面,都係要滿足一些需要。」我請他耐心聆聽我感受背後的各種需要。例如兒子答應了我十時半開始學中文,他卻不想守信,我對於人和人之間對信任的需要自然沒有被滿足到了。「這張『尊重、重視』我也需要,因為我得不到你的重視⋯⋯」

我一講完,兒子馬上說:「我的需要是『休息、放鬆』。」孩子是聽懂還是聽不懂?我只知道他下一句是「媽咪,我可唔可以出去拿杯水飲先開始學中文?」

我已不必再向他提出請求。這個小風波就以『非暴力』結束,最後我體諒他那天早上很早起床,所以也把學習時間減少十五分鐘,兩母子最後愉快地上課!

多虧這套小遊戲,讓我發現原來跟孩子站於平等的位置坦誠交換內心感受,會產生一種很奇妙的化學作用──當中包含著尊重、連繫和親密感。不但我自己梳理了自己的情緒,兒子也彷彿開始學會接受及表達自己的情緒,逐步明白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要。

不過工具始終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有多了解,究竟自己平日的語言帶著多少暴力,影響了多少關係,並願意在說語前停一停、諗一諗。例如兒子常常一邊走路一邊看書,我一向只說:「喂,都話行路不可以看書,收起本書啦!」但往往是屢勸無效。最近我學會改變說法:「見到你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媽咪好擔心你會撞親。」他竟然馬上把書收起。有人稱之為“i-message”(我的訊息)的溝通法,說到底就是要加強親子連繫和尊重雙方感受,謝絕暴力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父母效能訓練課程 [2019年9月][荔枝角]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E.T.) 父母效能訓練 課程    (2019 年 9 月份 )周二荔枝角廣東話班 父母效能訓練 (P.E.T.) 是現時全球首屈一指的親子育兒課程。 P.E.T. 是由屢獲殊榮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