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用英文繪本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




「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當來自台灣的李慧貞老師引用「花婆婆」繪本內的這句說話,道出自己立志將繪本的熱愛與學生及父母分享時, 深深被她的熱誠所感動。
李老師是一名高中教師,熱愛繪本,笑言大部份工資都花在繪本上,基於台灣學生的英語程度,因此常運用英語繪本與學生討論各種議題,開闊同學的眼界。她最近更出版了「用英文繪本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
日前綠腳丫邀請她在港主辦了一埸講座,為父母介紹各類英文議題繪本,當中涉及公民平權、種族、戰爭、生死、生態環保、人物傳記等議題。一個多小時的分享,她沒有一刻停下來,連喝一口水也沒有, 一口氣地與大家分享了她精挑細選逾四十本搜羅至世界各地不同議題的繪本,真真佩服她的熱情和對繪本的熱愛。
以下詳列出她針對各種議題推介的書介,約有一半在本港圖書館都可借閱,其他應該Amazon可購買得到吧。
當中有部分是真人真事,小朋友可能更投入。有部份適合幼稚園階段,但有部份則可以小學開始,特別是關於戰爭及公民平權等,不過讓小孩子在小時候略知一二,是開拓視野的開始。
公民平權、種族
“A thirst for Home”
Nasreen’s Secret School
Chalk
Rain School
Henry’s Freedom Box
Light in the Darkness: A story about how slaves learned in secret
Goin’ Someplace Special
My Daddy: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Story of Rosa Parks “ If a bus could talk”
The story of Ruby Bridges
戰爭
Shooting at the Stars: The Christmas Truce of 1914
Erika’s Story
The Yellow Star: The Legend of King Christian X of Denmark
Luba: The Angel of Bergen-Belsen
Terrible Things: An Allegory of the Holocaust
Hiroshima No Pika
環保
Faithful Elephants: A True Story of Animals, People and War
Wangari’s Trees of Peace:; A true Story from Africa
Wangari Maathai: The woman who planted millions of trees
A boy and a Jaguar
傳記
Emmauel’s Dream: The True Story of Emmanuel Ofosu Yeboah
On a beam of light: A story of Albert Einstein
Albie’s first word: A tale inspired by Albert Einstein’s Childhood
The boy who loved Math: The impossible Life of Paul Erdos
Just being Audrey
死亡
Each Kindness
Harry & Hopper
Michael Rosen’s Sad Book
The Scar
The Memory Tree
性別
And Tango makes three
I am Jazz
Piggy Book
In our mothers’ house
Stella brings the family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Teen Explorers外展訓練


五日四夜音訊全無,在駕車往大網仔Outward Bound外展營地接女兒回來途中,一直都擔心她會否捱得過。但出乎意料之外,她竟然好像沒事人般,並在車中與同學吱吱喳喳地說過不停 : “Though it’s tough, it is fun.”

 “It is much more exciting than the school camp”

“We can do it again, perhaps Easter, not so cold and not so hot”

“We are proud that we have survived. Moms like you perhaps can make it through, but someone like xx’s mom won’t make it…”

 “it’s a once in a life time experience, I will regret it if I don’t join..” “I think we are better than xxx, the head girl” blah.. blah.. blah..


一直在車後座靜聽此兩位十一歲少女的分享,我暗忖五千多元的團費並沒有白花啊!從你們的語氣我感到你們為自己能夠順利過渡這幾天的訓練感到自豪,也發現原來自己是可以面對一些未知的挑戰,發掘個人的潛力。

雖然你們在Year6學期初也去過學校委託另一訓練機構的訓練營,但回來的樣子與今天是截然不同的。


你們說:「學校的camp只是一直叫我們follow instructions去完成工作,Outward Bound的老師不會給我們solution, 會叫我們自己去找解決方法。」例如他們要十二人把食物裝在龍舟上,然後大家合力撐去一個小島上吃午餐,導師會另外撐小艇尾隨,但不會告訴他們到哪個島或給予任何指引,他們要自行選一位Navigator 指揮全組人。結果他們用人不當,Navigator選錯途徑,累他們撐了兩個多小時還找不到一個小島,最後餓得不行,就隨便找個小島的碼頭,快快開餐。


「老師是不會迫我們的,如果有活動我們不敢參與,老師只會說,are you sure? Then you’ll miss the experience。」女兒很自豪她成功完成所有活動如:從五層樓高的Jetty跳下水,晚上行dark tunnel,爬牆等。

只有一位學員在最後一天早上生病而早要提早離開。第一晚,她們說還可以,但第二日就開始知道這個camp不簡單,同去的一位較公主型的同學開始想家和哭了,女兒也說第二天是最想離開,不過不致於要哭,到第三天她已欣然接受,完全豁出去,連睡衣也不換,睡前乾脆穿上翌日要穿的衣服,早上連牙也不刷了。第四、五日也習慣了,還有些不捨呢。


換著是我在這個年齡,我也會怨聲載道,一定不會像她這樣樂觀。城市的孩子有機會多接觸這方面的鍛鍊是非常好的,不但加強自信,還可培養責任感和團隊合作。



女兒所參加的是適合十一至十三歲參與的Teen Explorers五日四夜 (http://www.outwardbound.org.hk/courses/youth/),只有一晚是野營,其餘四晚是宿營,也不用自己帶營具,營地會提供。

我看見網站還有給九至十歲的Kidz Camp。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吃雪糕也講責任


兩姐弟經常吃完生冷食物後都會生病,中醫曾說過其實人體並不適合冷飲及冷凍食物,但吃前後,可以喝一些暖水中和一下。兩姐弟都記得哪一次生病是由於抵不住引誘吃了雪糕或汽水而起的。


但當面對美食,詢問我們可以喝汽水或吃雪糕時,我們答「不」時,他們臉上自然顯得不太高興和問為什麼 ,,我們唯有不再說不,而是給他選擇,:「你應該記得上次吃完雪糕後生病吧。今次您自己決定吃或不吃吧,因為你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屆時身體受苦的是你,不是我,生病不能出去玩也是你要自己承受的。您自己想想吧!


上星期五往吃牛陣,有免費雪糕任食,弟弟剛病好幾天,我們又這樣跟他說,他苦苦掙扎,再往雪糕櫃巡行一周後,就說:「我決定食少少。」他很有自制力地只盛了一丁點,面對姐姐吃著滿滿的一杯也不為所動了。

A "me Day"



"I can only give people my best self when I take good care of myself."


This is what I get from Regina Brett's blog.


She gave herself a  "ME" day every week on her calendar, write a big "ME"  with a pink sticky notes like a heart shape.



This is what I started doing since late last year, but sometimes can't be as luxurious as a day a week but a day a month. Or an hour a day, or even two-three hours a week.


Just devote this "ME" time as a private date with myself, refill, recharge and relax.  I will go for a moive, read a little, have a walk, have a cup of coffee, window shopping or driving nowhere..


Then we will be ready for ourselves.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分享: 你知道Bookstart是什麼嗎:日本英國的孩子們這樣讀書

香港何時才做到?

"共同讀書教會我們的或許不是寶寶的成長,而是如何珍惜、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這個活動想要做的是讓父母和寶寶都體會到陪伴的歡樂,用讀書的聲音傳達彼此關切的愛。"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112-culture-article-bookstart/


早教非常重要,但是孩子應該從幾歲開始看書?這或許是很多家長心中的問號。早了,怕讀書成為孩子成長的負擔,晚了,又怕耽誤了孩子在這個社會中的成長。在日本,小寶寶們從不到一歲時就要開始看書了!
日本的每個寶寶都會在一歲前接受3次健康檢查。在檢查中,寶寶們會收到一份由「 Bookstart 」送出的棉布袋禮包。禮包上面印着一大一小兩隻親子水獺,寶寶水獺躺在大水獺的肚子上,一起讀着一本書。帶着一點懶散的可愛,讓大人們都愛不釋手。
這個禮包裏面通常有兩本嬰幼兒圖書,一份當地圖書館的申請卡,一份給家長的指導手冊,一個圍嘴,有時還會有當地圖書館的書單。拿日本北海道惠庭市來說,在等待健康檢查時,義工會分別走到每個家庭身邊,為小寶寶讀故事。
整個過程裏,義工的閱讀將親子閱讀的樂趣帶給每個家庭,同時也為家長進行了一次帶着小寶寶閱讀的示範。在接受檢查的時候,保健師也會耐心的告訴父母念故事給小寶寶的重要性。檢查結束後,圖書館員會為家長介紹禮包的內容和當地圖書館為小寶寶們提供的服務,讓為寶寶讀書這件事提供長久的可持續的條件。
相伴讀書,重要嗎?
送圖書禮包的活動從2000年開始實行,到2015年12月,日本的1741個地方政府當中已經有943個開始展開「 Bookstart 」的活動。在不同的地方,活動的開展形式也會有一些不同。比如新瀉長岡市的「 Bookstart 」活動就是由地方行政單位主辦,還會同時加開一些全體市民都可以參與的「我最喜愛的繪本投票」等活動,既達到了宣傳的效果,又爭取到了大家的認同。
但在這些變化中,「Bookstart 」活動的核心未曾變過。免費送書,通過健檢機制送書,這些都在儘可能確保每一個寶寶都可以收到禮包。如果沒有這樣的機制,有的家庭可能無力負擔嬰幼兒圖書,有的家庭可能想不到去購買這樣的圖書,無論是哪種情況,沒有了親子共讀的機會,對家長和寶寶來說都喪失了一種陪伴感。
在日本,看到義工跟寶寶共同閱讀後,父母會更加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和寶寶一起讀圖書。
「陪伴感真的這麼重要嗎?」在香港,或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趕生活,「陪伴」或許並不在我們每天的行程單上。早起上班,天黑回家,孩子都可以拜託給父母或者家中的阿姨照料。對孩子,我們是疼的,愛的,希望他有一個飛黃騰達的前程,可以過得比我幸福。所以可以買的書,我們也不會吝嗇。只是,陪伴,真的那麼重要嗎?
「 Bookstart 」的活動並不是日本首創,英國於1992年最先開始了這項活動。到今天,受他們的啟發,目前世界各地已經有30多個地區發起了類似於「 Bookstart 」的活動。基於這樣的經驗,他們也做過許多研究。在英國,跟父母一起進行過 Bookstart 活動的孩子進入學校時有更強的社交能力。在日本,看到義工跟寶寶共同閱讀後,父母會更加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和寶寶一起讀圖書。這說明和寶寶一起讀書的體驗有多麼強大的感染力。這樣的閱讀陪伴,不僅是讓寶寶在心智上可以有所成長,更重要的或許是讓家長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快樂。
親子讀書的「麻煩」
在華人世界中一直比較有书卷氣質,跟進西方潮流的台灣,早早的就引進了「 Bookstart 」項目。2006年台灣的「 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活動正式開始向嬰幼兒免費提供圖書禮袋。今年,已經是他們的第10個年頭。自稱是「 Bookstart 」台灣代表機構的信誼基金會與各地圖書館合作,讓每個6﹣18個月大的寶寶都有機會領取一份閱讀禮袋。
在信谊基金「 Bookstart 閱讀起步走」的網站上有一些與寶寶閱讀時常見問題的解答。其中有些問題是:小寶寶對書的內容沒興趣時怎麼處理?小寶寶撕書時怎麼處理?聽起來,與小寶寶一起讀書可以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但仔細對比日本、英國或者其他國家的「 Bookstart 」活動實行方法就會發現,這些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執行過程中避免。比如,日本義工一對一的閱讀示範,就可以讓父母更加理解閱讀應該如何進行,當寶寶對閱讀沒興趣時,他們大概也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
為了不讓書本損壞,又讓孩子可以盡情去感受他們手裏的書,提供硬頁紙板書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英國的小寶寶們在上小學前則會收到兩次「 Bookstart 」的贈書。在0﹣1歲時,他們會收到兩本硬頁紙板書。書上字體或大或小,彎彎曲曲,或上或下,除了從左到右讀之外,似乎沒有一條法則說明一段文字應該怎樣寫,書應該怎樣讀。故事基本沒有什麼情節,書中角色似乎在盡情享受書裏的世界。在其中一本裏,書中的主人公小鱷魚從書框外走來,和小朋友見面。想離開的時候卻被書框擋住。無法逃脫書的它,無奈之下把書吃出了一個洞,從書頁的夾層間鑽了出去。書框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終點,每個孩子都可以對那裏面的世界有無限的想像。
提供硬頁紙板書也是經過考慮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好動,可能會啃書或大力地翻書,用不同的知覺去感知他們手裏的這個「不明物」。為了不讓書本損壞,又讓孩子可以盡情去感受他們手裏的書,提供硬頁紙板書或許是最好的選擇。這些小細節都是細心地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結果。台灣網站上提到的撕書問題也就可以避免。
大人不該是孩子的領導者
在中國大陸也曾經有過曇花一現的類似活動。蘇州圖書館雖然至今仍然是英國「 Bookstart 」官網上名列的下屬機構之一,但在它自己的網站上只記錄過2011年與2013年兩次的贈書活動,這兩次活動還是限定發放1000份閱讀禮包。沒有一個系統為所有新生兒家庭送書到家,這樣的送書活動只能看作是圖書館的自我宣傳。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贈書活動也並沒能繼續下去,2014年蘇州圖書館放棄了贈書活動,轉為開設兒童讀物園區,定期舉辦讀書活動,請一位「姐姐」為來參加的孩子們讀書。這已經完全顛覆了 Bookstart 的創辦初衷,變成對圖書館基礎設施的完善。或許這也是他們在有限條件之下的無奈之舉。
換個角度想,無論是蘇州圖書館的送書、讀書活動還是信誼網站上提到的問題,其實都是站在一個大人是孩子的領導者的角度。「讀書是為了孩子的心智發展。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讓寶寶專心看書……」或許是一些父母的潛臺詞。可是從一開始我就用錯了詞彙,父母對於孩子不應該只是家長──一家之長的態度。寶寶的心智發展或許從一開始就不是這個活動的重點。共同讀書教會我們的或許不是寶寶的成長,而是如何珍惜、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就像日本的「 Bookstart 」網站上所說,這個活動想要做的是讓父母和寶寶都體會到陪伴的歡樂,用讀書的聲音傳達彼此關切的愛。而這需要父母,社會和政府機構的共同努力。

Bedtime story


十一歲,已有自行閲讀的能力,但臨睡前仍然喜歡找來一疊繪本,要我邊給你撥頭髮,邊讀給你聴。享受母女兩人臨睡前溫馨的一刻。


只要你想聽,我都會唸到你不想聽的那一天。


有些父母常以為子女懂自行閲讀後,就不用再說睡前故事,但其實他們還是喜歡這個如此intimate bedtime story時間,重溫小時喜歡的讀本,與父母窩在床上看書的溫馨幸福感覺!共讀並不只是閱讀或吸收知識, 是讓親子間彼此都體會到陪伴的歡樂。


雖然身為父母的多少都想"快快收工",有些私人時間, 但當真有一天他們説:「媽咪唔駛講啦!」你就會好好珍惜這有保存期限的bedtime story 時光。

就像日本的「 Bookstart 」網站上所說,共同讀書教會我們的或許不是寶寶的成長,而是如何珍惜、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甚麼是”Coaching” ?


“Coaching” 並不是心理治療(therapy)、也不是顧問(consulting),也不是講授(teaching). Coaching 是教練和客人建基在一個共同合作的關係上,教練待在客人身旁,予以支持,協助客人一步一步實現所要達成的結果(outcomes)

在心理治療、諮詢及授課時, 治療師、顧問或教授都擔當著領導的角色,而客人就是追隨者, 他們期望可獲得治療師的診治、老師的教授及顧問的解決方案。而Coaching則尊重每一個人都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教練只會在旁支持客人,讓客人為自己的生活作出最合適的選擇和解決方法。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Why I am called to be a Certified Family Coach

這是修讀課程前要提交的自我表述:




Ever since I have become a mum 11 years ago, my life is never like it used to be before.  I suddenly realised I held responsible for another person’s life and start to find out if there are some certain formula which can teach me to be a perfect mum.


After reading tonnes of reference books from “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 “how to talk so your kids will listen”, to attending child psychology courses and many other talks and seminars, I find that there is no one single success formula to parenting. Each kid is unique, especially after my son was born 3 years later.  I have only come to a brief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no perfect mum and no single successful formula , yet the only universal rule is we as parent must be mindful and change our own thinking in the first place.


Kids come to our world as a piece of blank paper and parent is their first teacher, first influencer to help them paint their life.  My previous training in NLP and hypnosis have shown that lots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or depressions are hugely related to unpleasant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even relationships with ones’ own parents.  Hence, I started to think if we would like to correct a child’s problem,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parent first. And I hav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topics regarding parenting.


I’ve been trying to apply some of this skills and theories into my own parenting.  I would say so far so good as I’ve a supportive husband who on the same page with me on parenting.  Both of us agree that as parent we couldn’t force our kids to do what we make them to, and we don’t own their life.  Each person is an independent life and they have their own life purpose to fulfil.  Being their parent, our role is not to plan their life but rather be standing by their side to guide them, to encourage and help them realise their dreams.  But I still don’t know how to do it right. This has made me to come to check out “parent coaching” cos’ it should be able to equip  me with the tools in applying our beliefs.  This is one of the calling for me to do the course.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ways been on my mind to change to a second career.  I am lucky that my current job  allows me to work from home if required.  It suited me well as my priority is on my kids instead of career and I am not at all an ambitious type to climb up to the top in the corporate world. But in recent years, I’ve come to a point of pursuing something else that could be more fulfilling. Counselling  or  education is kind of the areas which I’ve considered for my next career move, but I have hesitated in doing it all over again by doing a post-graduate diploma. I’ve taken courses in NLP and hypnotherapy, but I found my interest still lies in its application to kids.  Then I come across “parent coaching” and I believe it must be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me.  I will be thrilled to be doing something that can help like-minded parents and in a way they can raise positive kids, who will be the future backbone of the society.
I’m only hoping that I will be able to take away with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facilitate my kids. If it works for them and I feel confidence in myself that I couldn’t wait to share this with parents around, I will be looking forward to pursue my career as a “parent coach” in the near future.

為何修讀”Certified Family Coach”課程?


以往我一直以為社工界或有關專業界別的人士,才會去修讀Certified Parent Coach的課程,而我們這班普通媽媽們也只可以去上上一些seminar,學少少,或者有問題時才找人coach一下,

 但當我上網Google一下,才驚覺”Parent As Coach” (教練式父母)這個課題在歐美方興未艾,許多父母都會聘用”parent coach”(親職教練)coach自己,處理家庭或子女的關係,甚或自己接受”Parent As Coach” (教練式父母)的訓練,成為Certified Parent Coach,自己受益之餘,也可以成為半職或全職的Parent Coach

 所以我也報讀了Academy For Family CoachTraining 為期一年的 Certified Family Coaching Course這課程學員來自世界各地,由超過二十年經驗的創辦人Diana Sterling親自主講。

 讀了這個課程,我決定建立這個Blog與有興趣的父母們分享一下何謂教練式父母,因為都是與我當初的理念不謀而合,而我相信任何一位父母若可先改變自己,也必定在教養路上走少許多寃枉路。這是參加Course前要先提交的一篇給Diana的自我表述 “Why I am called to be a family coach”

(P.S 讀了兩個多月後,Academy for Family Coach Training 與加拿大的Impach Coaching Academy合併,因此現於網上提供的課程與我現時修讀的應有少少不同)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有趣的觀鳥導賞團--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主題遊(雀鳥篇)



若您認為帶小朋友觀鳥必定要去米埔或濕地公園就大錯特錯,原來在城市裡,只要我們能夠放下腳步,抬頭往樹頂或天空細心觀察,也不難發現候鳥的踪跡。如果再加上一個望遠鏡,就足夠了,這是我們今天從龍虎山的免費觀鳥導賞團學到的。

自從香港大學站開設後,前往位於香港大學後山旁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就更加方便,(一出黃克競樓的地鐵出口,就可沿著路牌指示直達),該中心前身為水務署職員宿舍,現已被列為歷史建築,並在每月第一個星期日舉行免費導賞團,而主題則根據季節而劃分,這次一月份是雀鳥篇(其他月份是蝴蝶、植物及夜行等),所以這次是帶領我們往觀賞附近的候鳥。此處擁有豐富的物種。漁農自然護理署曾估計有超過115種雀鳥於龍虎山茂密的樹林內棲息及覓食。

只要集合五人便可成團,有意參加可往http://www.kadinst.hku.hk/lfseec/下載表格預約。



導賞團由上午十時半至下午一時,六歲 以上的小朋友才可以參加,當天雖然下著雨,中心職員也細心致電確認我們是否如常出發,我們兩家人共四大三小七人依時抵達,兩位導賞員及中心職員已準備停當,還分給我們每人一副望遠鏡,著我們觀鳥時要先用眼晴觀察,和細心傾聽附近的雀鳥聲,當發現目標後,才把望遠鏡戴上,慢慢觀賞。小朋友們掛上望遠鏡後都大為雀躍,我們一開始在大門便看到一隻  尾太陽鳥,有著漂亮的 ,尖長的咀在吸食花蜜;導賞員說香港位於鳥類的遷 徒路線上,所以這季節是觀候鳥的好時機。





我們由中心出發,向山上的松林廢堡進發,再折回,沿途看到大部份單張上所列出的鳥兒,如白頭鵯、紅  鵯、珠頸斑鳩等,還知道有些雀鳥是吃昆蟲,有些是吸啜花蜜的。通常雌性的鳥兒不會太漂亮,因為以免因太漂亮而在哺 育雛鳥時太注目而被大鳥吃掉。雄性的則可憑吸引的外型繼續繁殖。

在這兩個半小時裡,我們都學懂不少,這段路也非常容易,小朋友能輕鬆走完。而且我們還見識了龍虎山郊野公園獨有有泡茶設施,政府設置了一些存物櫃,讓遊人放置水煲及電爐等,我們就看見一群人帶備了花生小吃,正準備燒開水在涼亭內泡茶消磨。

除了這每月首個周日的主題導賞外,該中心還有其他主題的導賞活動如漫遊港大、爐烽、大潭等等。


父母效能訓練課程 [2019年9月][荔枝角]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P.E.T.) 父母效能訓練 課程    (2019 年 9 月份 )周二荔枝角廣東話班 父母效能訓練 (P.E.T.) 是現時全球首屈一指的親子育兒課程。 P.E.T. 是由屢獲殊榮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