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還是書信往來的年代,我們會加入一個國際筆友組織,然後選擇與世界各地差不多年紀的年青人做筆友,書信往還,互相作文化交流,學習英文書寫。那時候總會收到筆友寄來厚厚一疊當地的名信片或相片,暗自在心中想像那國家的異國風情和面貌,一個問題也要待十多日後才得到答案。
但電郵、進而臉書的出現,我們已經即時可以了解刻下的異國境況,不必再有這種中介機構吧。
可是最近因為常與居於美國北卡奈納州在家工作的上司進行電話會議,他的九歲女兒對電話那端來自美國以外的我和印度的同事甚惑興趣,希望能夠和亞洲的小朋友談談話。就建議十歲的女兒跟她做個電郵朋友吧。
於是兩個小女孩就每天開始以電郵傳送相片,交流您住的房子是怎樣、您哪邊的天氣如何。習慣大城市生活的女兒響往北美的鄉郊大房子生活,那邊廂從未離開過北美的小女孩就對亞洲大城市的生活充滿好奇,上司也說她興奮得到處跟同學說她有一位來自香港的朋友,也開始思想時差等概念。
兩人已經希望可以透過Skype通話,現代的科技真正拉近了距離,作更深入的交流,如果從小讓小朋友有機會跟國外的同齡小孩以科技聯繫,也是文化交流的好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