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教授如何有效面質(confront)孩子,即當子女的行為令家長不能接受時,例如不願意收拾玩具去吃飯、天冷不穿外套、不願起床等等,我們可以如何獲得他們的合作?
那天我扮演其中一位媽咪的兒子,她不能接受每次叫兩歲 兒子穿褲子時,兒子都會光著屁股到處跑,叫極不聽!
第一次練習時,我叫她示範曾用甚麼方法令她兒子穿褲子的,她說:「亞仔,你再唔著褲,狗狗就會來咬走你的小雞雞!」 我想像我是他的兒子:「我現在兩歲,媽媽說的是真的呀,我非常非常驚慌,我好驚狗狗真的會來咬我!!」
因此小小的我會就範去穿,但是心裡就好像有種莫名驅不散的恐懼!我不知道會否從此怕了狗狗,或怕自己的小雞雞不安全!
當然,這是利用恐嚇令孩子改變行為的做法!
這位媽媽也直言:「我也覺得不太妥當,但就只是想到這種方法!他會穿呀!」
另一位媽媽也曾試過嚇唬孩子:「如果你不睡覺,老虎會來咬你!」接著幾晚孩子都更怕入睡!P.E.T.創辦人Thomas Gordon說「恐嚇」是其中一種無效的面質。但許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用,因為有效果!
記得兒子約三歲 時,他不吃飯,我也即時恐嚇他:「如果你不吃飯,就會變成那個盒子內的金色BB(是朋友送的一個金器擺設),永遠也不能出來!」記得兒子馬上現出恐懼表情,急急吃飯,還常常問我那個BB就是不吃飯被罰嗎?那時候我還沾沾自喜可以令他乖乖吃飯。
嚇唬孩子可能會收到暫時效果,特別年紀愈小的孩子,他們愈容易信以為真!可是也會在孩子心裡種下了恐懼、驚慌的陰影!嚴重的會歷久不退,長大積壓成各種負面情緒!
那麼甚麼才是有效的面質(confront)?
P.E.T.創辦人Thomas Gordon說有效的面質可包括三部分:一)不帶責備地描述行為+二)父母的感受+三)孩子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具體影響。
媽媽首先要問自己看到孩子沒有穿褲子跑來跑去,您的感受是什麼?擔心?恐懼?尷尬? 那又防礙著你甚麼?為什麼你覺得有問題?
P.E.T.創辦人Thomas Gordon說有效的面質可包括三部分的我訊息:一)不帶責備地描述行為+二)父母 的感受+三)孩子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質影響。
因此這位媽媽根據此公式寫了:兒子你沒有穿褲子在跑,媽媽很擔心,因為如果你著涼就要帶你去醫院,你最近去了醫院住了幾天,很慘對不對?」
我用他兒子的角度聽了, 我猶豫了一下,真的會去醫院嗎?我不想去醫院!但我好想好想不穿褲子跑!
其實她的前兩部分是可以的,但最後一部份她也覺得自己寫的好假,基本上兒子脫光褲子在跑,如果她不趕時間的話,對她其實沒有甚麼具體的影響,也不真的要去看醫生那麼嚴重,所以她也自認: 「那個也是含有恐嚇成份的訊息,對吧?」
如果真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和對媽咪會帶來的具體影響,其實她可以真摯的說:「兒子我叫了三遍要您穿褲子,但是你還是光著屁股在跑, 媽媽很累呀,聲音也破了,待會還要跟你跑呀跑的去趕校車!」(現出很累很苦惱的樣子,因為面質幼兒我們要豐富身體語言去表達)
我(兒子)聽了還是跑得興高采烈,說:「我不穿、我不穿。。。」(我想像小孩一定覺得不穿褲子跑好爽呀!)
這個時候,孩子還是不合作,那怎麼辦?
媽媽就要停一停,意識到孩子拒絕合作背後的需要:他是很享受不穿褲子跑的感覺?還是那條褲子會穿得不舒服?接著可用同理聆聽去查證孩子的需求, 跟他說:「看起來你很喜歡不穿褲子跑來跑去的感覺。。。覺得很好玩。。。」 他可能會說:「對呀。。」
那媽媽就可接著問問自己是否可滿足他光著屁股在家跑的需求,然後說:「嘩,光著屁股跑真的很好玩,但現在快趕不上上學了,媽媽真是好擔心趕不上校車,跑到好累!
點算呢?」
可以快速與孩子想解決方法,例如:「不如媽媽數十聲你跑一圈回來就馬上穿褲子上學!」
或是跟孩子一起協議每天規定一個時間讓他光著屁股在家裡跑幾圈或幾分鐘,再引導孩子:「我知道你喜歡光著屁股跑的感覺,那你覺得可以在那裡可以光屁股呢?出外可以嗎?洗澡或游泳時可以嗎?出外穿褲子是要保護自己身體。。」等等
課上另外一位媽媽分享說:「就讓他跑吧!我兒子一直光著屁股在家跑到十幾歲呢!」
孩子不合作,不聽話,就是家長常常未有先撫心自問或從孩子的角度去傾聽──他這樣做為了甚麼?我這麼看他不順眼,又是為了甚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