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和弟弟五歲左右一段對話:
「如果daddy 死咗呢,我有冇得讀書?」
「Daddy 買了人壽保險,你可以繼續有書讀。」(解釋一輪壽保)
「咁佢都死咗,保險公司點比番錢佢?」
「daddy 一早簽了文件,如果佢死左,就將d錢比媽咪,咪得囉。」
「但係如果你又同daddy一齊死埋呢?」
「如果保險公司執笠呢?」...如果....🙄🙄
記得那時候每天都要應付他一連串無奇不有的問題,回想我當年是可以再認真一點去回答。
「Daddy 買了人壽保險,你可以繼續有書讀。」(解釋一輪壽保)
「咁佢都死咗,保險公司點比番錢佢?」
「daddy 一早簽了文件,如果佢死左,就將d錢比媽咪,咪得囉。」
「但係如果你又同daddy一齊死埋呢?」
「如果保險公司執笠呢?」...如果....🙄🙄
記得那時候每天都要應付他一連串無奇不有的問題,回想我當年是可以再認真一點去回答。
正如以下文章說根據哈佛研究,孩子在兩至五歲期間會問大約四萬條問題。
http://amorebeautifulquestion.com/makes-curious-kids-question-much-book-excerpt/
問問題是幫助孩子腦神經發展非常關鍵的一環,有助他們的小腦袋做filing。所以家長不要對他們的問題敷衍了事。這時候的孩子就像是科學家甚至是人類學家般,尋根究柢,充滿探究精神。
記得陳美齡曾經寫過當她炒菜時,兒子走來問她問題,她會馬上熄火,感謝兒子發問,並認真地一五一十回答。
但遺憾的是研究也發現小孩子上學後,發問問題的頻率就越來越少,現今的應試教育好像是不鼓勵、甚至是不能忍受孩子發問問題,只要求標準的答案。
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好珍惜身邊孩子的「點解、點解」、「如果、如果」,如果我們認真回答,一起尋求答案,一定會好過送他們上補習班。
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好珍惜身邊孩子的「點解、點解」、「如果、如果」,如果我們認真回答,一起尋求答案,一定會好過送他們上補習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